所在位置:江苏晨网 > 期货 > 正文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望海楼)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新时间: 2018-09-14 09:28:4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而这一切原因何在,吸引着全世界有识之士来一探究竟。

中国做对了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落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摆脱贫困》等著作译成多国文字畅销海外,外国政要学者纷纷试图从中一窥中国发展的秘密。

的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指针,也是中国未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心骨、定盘星。理解中国的当下与未来,离不开新思想;而要理解新思想,必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正是从对时代课题的回答中走来,新思想正是从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中走来。

1982年,29岁的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白天下乡调研,晚上研读县志。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足迹遍及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他脑中总想一件事:让乡亲们吃饱肚子。1988年,他刚来到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福建宁德,就下乡搞调研,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宁德地区124个乡镇,他去过123个。“弱鸟”怎样先飞?他殚精竭虑。如何解决温饱、摆脱贫困?是中国一直以来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习近平不断在实践中上下求索的重大课题。他曾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正是在人民的创造与奋斗中,在不懈的实践与思考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浮出历史的地表。

2005年,当时在浙江工作的习近平来到安吉余村调研。在上世纪90年代,余村依靠炸山开矿和建水泥厂,一度成为安吉的首富村。然而,虽然老百姓的口袋鼓了起来,生态环境破坏、矿难事故频发的问题却也逐渐显露出来。当地痛定思痛,将高污染企业陆续关停,开始向绿色发展转型。习近平听说余村的故事之后非常高兴,与村民们分享起了自己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成为今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早在1984年3月9日印发的《中共正定县委一九八四年工作大纲》中,就提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33年后的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写道,“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012年,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同样,对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思考,也贯穿在习近平的从政生涯之中。1983年,担任正定县委书记后不久,习近平就针对干部作风问题提议出台了“六项规定”。1991年,经过调研,刚到福州任职的习近平决定把改变干部作风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提倡“马上就办”的精神。在从政生涯中对管党治党一以贯之的理论思考和政治主张,逐渐演化出了今天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对这些时代课题的思考与探索,凝铸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闪光的思想,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生相成、共进同行,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经过总结、推广之后再回到群众中去。科学的理论,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厚磅礴力量的源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在新思想的指引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也必将给世界带来新的精彩与期待。

相关热门新闻

更多》



江苏晨网介绍  广告服务  保护隐私权  免责条款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江苏晨网导航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江苏晨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8-2020 www.js.cwnew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赣网宣备070019号   赣公网安备 34180002000207号    赣ICP备07500766号
 

投稿/举报邮箱:4352 [email protected] 广告联系:qq:4352 2718